浏览量:
可以二次使用,但有严格条件
若手术与修复间隔时间较短(半年内),且耳软骨保存完好、无明显损伤或纤维化,可考虑二次使用。
若耳软骨在移植后已发生明显吸收、变形或纤维化(尤其间隔超半年以上),则不建议重复使用。
影响二次使用的核心因素:
1.时间间隔
关键时间点:两次手术间隔需≥半年,确保手术成效稳定且耳软骨未发生不可逆变化。
若头次术后未满半年急于修复,可能因软骨未定型导致二次手术失败风险升高。
2.耳软骨状态
可用条件:需满足以下两点:
头一次移植的耳软骨仍保留足够支撑力,未完全纤维化或吸收。
耳软骨保存完整,未因感染、外力撞击等受损。
不可用情况:若软骨已软化、碎裂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比较糟糕,需更换材料。
3.剩余耳软骨量
耳软骨供区(耳甲艇、耳甲腔)的剩余量需满足修复需求。若头一次取量较大或修复方案复杂,可能需结合其他材料(如肋软骨)。
二次使用的操作要点:
1.术前评估
医生需检查:
头一次移植耳软骨的存活率、形态及功能。
剩余耳软骨的可用量及供区条件。
患者需沟通:明确修复目标(如鼻尖塑形、高度调整),避免因需求过高超出耳软骨修复能力。
2.术中处理
若原有耳软骨可用,需精细剥离并重新塑形,避免二次损伤。
必要时结合假体(如硅胶/膨体)或肋软骨,弥补耳软骨量不足的缺陷。
3.术后维护
严格遵循医嘱保护鼻部,避免碰撞或挤压导致软骨移位。
定期复查,监测软骨存活率及鼻部形态稳定性。